1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
在频率为2kHz-4kHz范围内的,外耳道对声音的增益大,可在鼓膜处放大10-15dB,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常常位于噪声频率之上的一倍频程处,外耳道自然共振峰为2kHz-4kHz,故容易导致4kHz-6kHz频率范围内听力损失。所以噪声性耳聋通常从4kHz左右开始,逐渐影响到周围频率
2耳蜗解剖结构
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,经外耳→中耳→内耳,引起耳蜗基底膜上毛细胞的兴奋,产生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听觉中枢,终感受声音。耳蜗的外形似蜗牛,呈螺旋状。耳蜗基底膜上不同区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,蜗底感受高频,蜗顶感受低频,但是不论是高频声还是低频声,传播途径均需通过蜗底周基底膜的振动自下而上传播,故感受高频的基底膜相对容易疲劳。此外耳蜗底周的基底膜毛细胞抗氧化酶含量比耳蜗顶部低,更容易受到耳毒性的侵害
3听神经分布
外层由来自蜗底的神经组成,传送高频音;中心部由来自蜗顶,传送低频音的神经组成,外伤、缺血缺氧等理化环境的变化都会先影响到来自高频的外层神经。
张家界奥迪康助听器验配中心听力损失从高频开始的原因
张家界其他生活服务相关信息
2024-09-04
2024-03-30
2023-09-09
2023-09-05
2023-07-28
2022-08-19
2022-08-01 刷新
2022-08-01 刷新
2022-06-11
2022-05-05